“大农业领域的主职是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食物。”“水产品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引发关注。”

“正确选择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成功的关键。”“栽培技术不配套、标准化种植不到位、均衡增产有待提高。”

“智慧农业的核心是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全产业链核心机械装备存在短板,收获机械关键部件受制于人。”……

9月9日下午,作为第二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第四届“藏粮于技”院士讲堂在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学庚,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本次讲堂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邛崃市人民政府承办。

第四届“藏粮于技”院士讲堂现场。

视野:向大农业要粮

当前,世界人口数量激增,粮食短缺日益显现。中国粮食从何而来?

本次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国家战略层面上,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到“大食物观” ,顶层设计确保中国食物和食品供给安全。

向大农业要粮。孙宝国表示,整个大农业领域的主要职责正是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食物。“肉、蛋、禽、奶、渔、菜、果、菌、茶等都是食物。”

向水产品要粮。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指出,我国淡水水产养殖量占世界2/3,提供国民动物蛋白消费约1/3。“水产品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引发关注。”

发展智慧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指出,智慧农业的核心是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从“大食物观”到“大食品观”。“食品领域要研制出丰富多彩的预制食物、饮品,确保吃得好、吃出健康、吃出幸福感,遇到突发事件时也能有的吃、吃得饱。”孙宝国指出。

从“大食品观”到“藏食于民”。“让藏食于民、定期轮换成为一种习惯,引导消费者存储一些长保质期食品,水、水果、蔬菜、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孙宝国指出。

此外,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也没有未来食品。只要做到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孙宝国呼吁不要把“不添加”“零添加”作为噱头。

关键:攻克种业“高精尖”

种子是粮食增产的关键,是第一产业的“高精尖”。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应用改表了种业“游戏规则”,转基因产业化催生出孟山都等种业巨头。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番兴明介绍,近年来,高通量分子检测、单倍体、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迅速发展,种业发达国家形成“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现代育种体系。

中国种业如何加速赶超?

用好前沿技术。如今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最新领域热度不断。科技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凸显,如人造肉、人口合成淀粉、人工合成葡萄糖等探索已陆续取得突破。

在生物技术应用上,桂建芳举例,鲫鱼好吃,但细刺多、易卡喉,让人不胜其烦,能否找到控制肌间刺发育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编辑精准创制出“无肌间刺鱼”?

“我国水产种业需更先进的精准技术来培育适于新养殖模式尤其是设施化养殖的新品种。”桂建芳指出。

创新种质材料。“正确选择育种的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番兴明指出,在激烈的竞争中,仅使用用公用种质难以令一个育种项目获得巨大成功。

玉米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谷类作物。自2020年来,孟山都、先锋等种业巨头开发的新种质中,至少有30~50%来自目前保护到期的材料。这些材料很可能导入了新等位基因,但大多“未知系谱”或来自原始种质库。

“热带玉米种质在品质、抗病、增产等方面有突出优点,是改良温带玉米的重要遗传材料和种质资源。”番兴明表示。

人工合成小麦。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介绍,模拟小麦进化过程,利用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合成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可解决小麦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从而拥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抗病、抗穗发芽、抗旱、耐湿、优质、高产等基因。

但人工合成小麦的野生性强,育种应用难度大,国际上至2000年仍未在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应用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培育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2’,小麦产量瓶颈再突破。”杨武云表示。

途径:全链条提升增产潜力

除了种子培育,在种子生产、粮食生产的全链条各环节中挖掘增产潜力,也至关重要。

在种子生产机械化上,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育种、制种、加工、仓储全流程的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体系。

陈学庚表示,构建高品质、高效率的种子繁育与加工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可以提高种子繁育生产率与作业精度,为优质高产品种选育提供条件。“全产业链核心机械装备存在短板,特别是收获机械关键部件受制于人。”

在粮食配套栽培技术上,有研究表明,气候和作物栽培条件,而非遗传因素,支撑了最近在有利环境中玉米产量的增长。

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魏建军表示,新疆兵团集成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棉花“矮、密、早、膜”和膜下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为粮棉油高产创建夯实基础。

但粮食生产仍存在问题。“智慧、轻简、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不足,成本投入高、效益低。”“栽培技术不配套、标准化种植不到位、均衡增产有待提高。”

为集中四川省设施蔬菜科研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优势力量,加快构建设施蔬菜“育种、生产、销售、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合作社和产业基地的深度融合,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设施蔬菜产业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新时代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决定组建“设施蔬菜创新联合体”,引领我省现代设施农业健康发展。该联合体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另外32个单位组建形成,其中科研事业单位13个,应用主体13个,推广单位6个。

来源:农财宝典,侵删。

上一篇:广东发布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支持农业生产智慧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 下一篇:数字技术为蛋鸡养殖插上新“羽翼”